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

輕軌輕用




Ajin 開口)

實秋哥,俺絕對需要向您彎腰啦。(從8:05開始)




1 則留言:

  1. 楊議員說的實在很好,像談論薪資結構問題真的是講到重點.

    12:52 雙北公車補貼的問題是因為核定票價已經高過投現費用過多,因此差額就必須額外編列預算補貼. 馬郝16年不漲價政策之下,記憶中馬先生時代後面核定的票價已經到每段19元,當時每段票是4元補貼,而合理每段票價是23元. 到豪洨斌時代核定票價我記得是22還23元(有點忘了). 到現在,補貼的差額一定更多,因為合理的每段票價應該到27元左右. 但每段27元代表什麼我就不用解釋了,因此這個補貼跟載蚊子還是退場機制其實無關,而是要避免私人運具的使用量失控. 至於偏遠和山區路線有時候會載蚊子,但那個算是服務需求,如果不補貼虧損路線營運,那要北市府自己包車跑F號路線嗎?(F+三位數號碼的路線就是地方政府開的免費公車路線)

    很可笑的,補貼購車的部份,大部份都是從從對岸整車進口,也就是說政府的補助直接進了對岸的口袋; 中興集團最嚴重,因為他們在對岸有投資金龍車廠.(有在搭的比較看看,韓國大宇車搭乘感可是完勝金龍的) 其他的業者買最多的一樣是整車進口的宇通. 雖然大家批評買底盤在國內打車體有疑慮,但站在對國內經濟的觀點來說,至少還可以把一些錢和技術留在國內.(至於國內打造車體是不是比對岸的整車安全,這我不是車輛專業,沒辦法評論)

    13:52 楊議員這裡搞錯了,高雄捷運的滿編也是六個車廂,但現在都是用半編的三個車廂在跑. 台鐵的韓製電聯車才有4,8,12車三種變化.(1組到3組)

    14:00 重點中的重點,楊議員談機車的問題,我的看法和他幾乎一模一樣,只是我口才差多了. 我樓上談過公車每段票收費的問題,請想想如果每段票都自費,然後漲到那個合理價位,路上會多冒出多少汽機車??

    我談過應該利用台灣的電腦,電子和軟體科技優勢,整合自駕車和電動車,來做成個人式捷運系統. 就是為了達到捷運的班次,公車站的密度,最高的可及門性,隨叫隨到的運輸. 這是一門新的運輸技術,研發這個才叫前瞻.(前陣子北京拆掉的超級公車,其實算很有前瞻的東西,可惜半途而廢了) 把機車完全取代,把短程計程車也完全取代,對於懶的走路的台灣人來說,除了個人式捷運以外,傳統大眾運輸的使用成本在機車面前都算是過高. 個人式捷運我不敢說成本可以低於機車,但時間成本的壓縮,及門性的提高,自駕車的安全和舒適,結合這些特色才有可能擊敗機車在台灣市區主宰交通的影響力.

    不要小看機車的潛在成本,機車的優勢是方便及門,極低的油錢和本身購置費不貴這些. 但潛在的問題像是事故率,事故傷亡殘的人數,每年健保的額外負擔,路上擁擠的負擔,道路環境的惡化(台灣的馬路上,各種不同類型的交通工具,大家都互看不爽的狀況); 把話說的更難聽一些,就是機車是將自己使用運輸的成本大量外部化---受傷健保要顧,殘或亡保險公司要賠,空氣污染大家要吸,而且三寶一樣路上亂竄. 另外對於生育率很不利的,機車的相關傷亡可能足以讓婦女需要的生育人數+0.1才能達到人口平衡點,別小看這0.1,現在有多少人妻願意生三個以上?

    會有人拿自用車來類比機車,但自用車的塞車,停車問題比機車嚴重許多,耗油量也不是同一個水平,事故傷殘亡率還是比機車要低的多,能夠談的就是都是私人運具,而自用車舒適,還有國道可以走.(然後重機天天叫著要上國道,看看國一的大型車流量....剩的不用我說)






    回覆刪除

發表意見者,請留稱呼。用匿名不留稱呼者,一律自動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