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

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?



(Ajin 開口)
終於有三位立委開翹了,最少知道所謂發展的最佳投資就是人才的培育。
要發展競爭力,任何的造城,都更,土開,一大堆的基層建設都無法讓一個社會加強競爭力的。唯一的方法,就是養人造才。
如今提出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,大學全英課,這就是進步的思維。比那個木栓的前瞻基層建設計劃價值高萬倍。俺在此向這三位立委彎腰!


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?綠委盼「前瞻建設」提計畫改善英語環境
唐詩/台北報導 2017-04-28 13:50
針對「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」,立委、地方人士今天上午指出,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與外語能力很有關係,英語應內化成我們的語言和溝通工具,不過,是否納入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立法考量,推動英語成為台灣第二官方語言,文化部則是態度保留,仍待尋求共識。。
文化部官員表示,目前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草案的立法,英語並不在國家語言名單裡面,應脫鉤處理較恰當。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也為,「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」不需要透過立法,由行政部門進行決策即能推動,他要求行政部門,針對前瞻基礎建設預算能否增列計畫,補助地方推展英語環境。
會議最後,立委劉世芳也表示,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是否列入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沒有定論,但這不影響要推動英語環境這件事,「只是不曉得怎麼做」。
劉世芳說,在中央單位裏非常制式,「硬梆梆」。但前瞻基礎建設裏面有一項「競爭型預算」,有沒有可能國發會來鼓勵縣市政府提出來,推動英語環境這件事?曾在澎湖當過一任機要秘書的她表示,看到地方推動(英語環境)都很高興,覺得這件事很趣味,也沒批評中央做不好,「而是煩惱預算不夠」。
「如果地方認為推動英語很重要」,她舉例,就像孫子告訴阿公阿嬤用LINE一樣,看有沒有需要,「如果到外國我們說要吃披薩,聽起來好像要吃『豬屎』(河洛語)」,但語言本來就是多重,就像台語、國語、客家話都夾雜在一起,「聽懂就好了,有什麼要緊」,既然是這樣連偏鄉都有人來推動,雖然要修法沒這麼快,「為什麼中央政府不一起推動」?
劉世芳也向現場官員喊話,現在前瞻基礎建設都還在審核當中,如果國發會、文化部、教育部,願意把它當一回事,來鼓勵地方政府推動英語教育環境,「你要丟給澎湖縣政府一年一千萬,澎湖就很高興了」,「澎湖很多觀光客啊,講英語的話要去店家學校他們可以處理得很好,台南也沒問題啊,他們的古蹟導覽等等,自然會找英語強的人」,是否可以有共識集中在這方面處理?
至於是否要把英語變成第二官方語言,劉世芳表示,可以等中、長程的計畫,這樣我們中央官員就不用那麼緊張了,回去要寫報告說立法委員叫你們推動,「但是還是要講,英語這件事那麼重要,不要把英語當作是學科訓練,而是英語跟它所代表的國際上的多人溝通與交流,不能說講英語就是國際化、全球化,沒那麼簡單的事,但這有助於我們跨出去」。
劉世芳說,「我們沒有要各位去修特別的法律或要做什麼事,但縣市政府、學者專家語重心長,現在問年輕人英語重不重要?重要。但問英語考得好不好?不好。為什麼?這落差就是在我們把英語當作是數學來教,要把公式念好才能把數學學好」。
立委邱志偉則說,語言牽涉到國家競爭力,應從國家發展的戰略層次去檢視目前推動的政策,跟規劃未來前瞻性的作法,可以仿效台南市政府,行政院底下可以有一個推動辦公室,整合常設性的單位負責長期政策規劃,要有能力、有預算。
邱志偉也提到,前瞻基礎建設條例還沒過,計畫內涵也還沒確定,計畫的預算88800億還要送立院審議,劉世芳提及是否可以將協助地方政府或民間推動英語友善環境,請文化部、教育部、國發會在前瞻基礎建設裏面重新擬訂一個計畫,再審立法院來審議,「我們也可以在立法院做成相關決議」;而民進黨立委許智傑也承諾,會在院會提案,請中央成立推動辦公室。
民進黨立委邱志偉、許智傑、劉世芳今(28)日上午在立法院紅樓舉行「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」公聽會,與會人士包括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集人許智傑、民進黨立委劉世芳、教育部綜規司副司長王明源、教育部國際司副參事黃冠超、國家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處副處長楊淑瓊、文化部人文出版司視察戴金蜜、台南市政府第二官方語言辦公室副主任田玲瑚,以及富樂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沈坤照、學園長唐雅慧等人。
文化部:國家語言發展法重點是保護瀕危語言
台大機械系畢業的教育委員會召集委員許智傑說,他學英文20多年,還是沒有把英文學好,他出國也不太敢說英語,女兒在墨爾本留學也感受到台灣英語教育的不足,他到東南亞國家的感觸則是東南亞國家很重視英語教育;台灣是填鴨式教科書英語教育,沒有做好把英語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劉世芳則肯定澎湖、台南、雲林等縣市努力推動英語真的很不簡單,但都鎖定實用面,發展新南向與觀光,她舉例,「跟韓國人、新加坡人、菲律賓,甚至跟外勞都是用英語」。
劉世芳認為,有強的英語能力,才有強的國家競爭力。這四十年來台灣在英語環境的建構是不充足;台灣第一位女性總統蔡總統的去年就職演說,首先發給外賓的是英文版本的演說稿,因為英語是世界語言。
她指出,台灣民眾語言能力目前在全球排名第33名、在紐、澳之外的「新南向國家」中排名第9名。
邱志偉則表示,國家競爭力與外語能力,很有關係,所以台灣要建構好英語環境,讓民眾有信心開口說英語。台灣有必要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。
教育部綜合規劃司司長王明源說,為了提升台灣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,民國100年起持續推動「各級學校英語文教育行動方案」;在中小學部分建置英語線上平台Cool English,並舉辦偏鄉小校,建立英語數位學習教室。在高中職部分,實行外籍英語文教師的協同教學,或全英文教學。在大學校院部分,實行大學的全英語授課環境。
針對公聽會提綱「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是否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」,文化部人文出版司簡任視察戴金蜜則表示,台灣各族群的母語也面臨傳承的危機,台灣各族群的母語目前被聯合國列入嚴重瀕危語言,至於本土語言台語也可能在30年之後,面臨傳承危機。所以文化部正在積極推動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的立法,讓台灣各族群母語,可以永續發展。
戴金蜜也說,英語是否納入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的立法?應脫鉤處理,較為洽當。官方語言是指政府機關所使用的語言,但這與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比較沒有關聯。文化部去年舉行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立法公聽會,與會人士均未把英語列入國家語言發展法的保護範圍;文化部希望透過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的立法,保護瀕危語傳承的原民語言。
針對文化部說法,邱志偉則認為,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的推動立法,是要保存國家語言的多樣性,以及建構多元語言的永續發展;新法的立法精神在於「文化平權」,好像跟英語列為官方語言,兩者沒有直接關係;政府可透過行政來推動,不須經由立法。



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大學校長:為什麼不能有Taiglish
唐詩/台北報導 2017-04-28 15:29
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,南台科技大學校長、前國科會副主委戴謙認為,法規應該要鬆綁,解除國際學校台生就讀限制,與雙語課程師資、招生人數鬆綁。他也提及若新加坡可以有星式英語(Singlish),台灣為什麼不能有台式英語(Taiglish)?
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,南台科技大學校長、前國科會副主委戴謙認為,法規應該要鬆綁,解除國際學校台生就讀限制,與雙語課程師資、招生人數鬆綁。他也提及若新加坡可以有新加坡式英語(Singlish),台灣為什麼不能有台式英語(Taiglish)?
戴謙說,他告訴自己的孩子,人家不是要聽你的英語,人家要聽的是你有沒有思想、有沒有內容、想法?要和你作生意,你有沒有技術?如果你有技術,「伊卡忍耐也要聽你的英語」,「大聲講乎出來,不要緊」!「為什麼一定要字正腔圓」?
民進黨立委邱志偉、許智傑、劉世芳今(28)日上午在立法院紅樓舉行「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」公聽會,與會人士包括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集人許智傑、民進黨立委劉世芳、教育部綜規司副司長王明源、教育部國際司副參事黃冠超、國家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處副處長楊淑瓊、文化部人文出版司視察戴金蜜、台南市政府第二官方語言辦公室副主任田玲瑚,以及富樂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沈坤照、學園長唐雅慧等人。
今日會中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官員代表、學者專家廣泛交換意見,但對於英語列為第二官方修法,各方共識則認為應先加強英語環境,改善教育基礎及法規鬆綁。
戴謙曾任南科管理局長、國科會副主委,在2008年政黨輪替後到南台科技大學擔任校長。戴謙說,對英文在台灣普遍化推動,他本來不是那麼樂觀,感謝今天受邀參加,看到國會議員關心,這一點非常重要,邱志偉剛也提到是否立法的問題,今天來講的很多地方政府,地方政府在自治下可做一些事情,這也是他對台南市長賴清德建議的時候跟賴說過。
「英文當作第二官方語言,我也曾經跟前總統馬英九當面建議過,因為我們是同屆台大畢業」,戴謙笑稱,剛才許智傑委員說他是南部囝仔,「南部囝仔英語攏卡歹」,「他說他英語很不好,我也很不好,甚至我去UC DAVIS(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)拿博士學位,1980年到現在都忘記了,因為沒有那個環境,也沒辦法講,我覺得都沒辦法講了」。
戴謙接著說,「最近總統女士一直在講前瞻、前瞻,其實今天這個事情就是一個foresight,台灣的競爭力要講的不是剛才文化部講的語言法(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),我們在談教育,教育是講核心能力,我們教孩子的核心能力,母語是核心能力的一部分,這個沒有爭議的,所以文化部的那個法絕對是我們支持的」。
「但是我們今天談的是我們台灣的競爭力,我們的年輕朋友在世界能夠和人相罵的,最少罵出來的不是用台灣語去罵,用英語嘛,不爽我們也可以這樣表達」,戴謙幽默表示,他支持文化部,但今天我們的課題是台灣的競爭力,「我們的foresight(前瞻)在哪個地方」?
台式英語又何妨?戴謙:人家要聽的是你的思想,何必字正腔圓?
戴謙接著強調政府、民間和企業合作的重要性。他表示,要推這件事(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、推動英語友善環境)不是只有政府的力量而已,「我們看到的是企業可以加進來」,他也對富樂夢董事長沈坤照的投入表示感佩,「如果這是一個範例,我們更多的企業可以加進來」,台南市推動,也可以分享給澎湖,大家聯手,不用一個一個來做。
「新加坡的英語被說是Singlish,我們也可以有台式英語,咱來Taiglish可不可以?大家贊不贊成」?戴謙繼續表示,其實他告訴自己的孩子,人家不是要聽你的英語,人家要聽的是你有沒有思想、有沒有內容、想法?要和你作生意,你有沒有技術?如果你有技術,「伊卡忍耐也要聽你的英語」。
「大聲講乎出來,不要緊」!台南市的英語推動委員會擔任委員的戴謙表示,「伊不是要聽你的英語,為什麼一定要字正腔圓,嘸免!大聲給他講出來,敢給他講出來」,他認為地方做得很好,「而且model(模式)是可以shift(移轉)到別的縣市去的,而且大家來聯手,如果各縣市聯手,政府單位再幫忙,我們就有很大的希望」。
接著戴謙也提出幾點建議。「第一是我們學校(南台科大)有幼稚園,但園長跟我說不能教英語,我們學校要教英語很簡單,因為我們有應用英語系,要師資我們很多嘛」,「這是馬上可以打破的」。
第二,戴謙建議,對於國際學校要開放。「台灣是不是國際的一個國家?是不是?是嘛對不對?為什麼我們設國際的學校,台灣的學生不能去讀?一定要有外國國籍才能去讀?我們難道自己不承認自己是一個國家嗎?為什麼立這樣的法」?他疾呼趕快修法(雙語學校教育法第84條),讓台灣的學生也可以讀國際學校。
「我自己(學校)的全英文課程,台灣囝仔來讀,國立收費!」他說,他很感謝教育部核准南台的全英文課程,「大學部的全英文課程,不是碩士、博士班的全英文課程喔」,國際化不是要國際學校的全英文課程,「國際化就是台灣的學生來讀這些全英文的課程」,「所以我是淌血在讓台生來讀」,要打破國際學校也可讓台生就讀而不必國際證照。
第三,戴謙建議,雙語學校教育法的第12條,學生必須要有40個人(以下),但critical market那個規模沒辦法賺錢,「我是要怎麼辦?用頭髮想也知道」,做生意不要給人家限制這麼多,人家如果收得到學生就收得到,「現在這麼多大學要出場(退場)是要怎麼退場?不是核總量給人家嗎?他認為教育部不應對雙語學校的人數設限,「收得到錢就能經營下去」!說完他也為自己的語氣激動覺得抱歉。
黃大夫:法令應翻轉
南台科大人文社會學院代院長黃大夫則補充,若調查全世界講英語的語料庫,其實真正用英語做為母語溝通的人士佔的比例非常少,大概4%而已,有高達74%用英語溝通是介於非英語母語人師的溝通,因此已是全世界外語溝通最重要的工具,也是接軌國際最重要的外語。
黃大夫表示,政府非常重視英語推動沒問題,「但為什麼每天都在聽大家說英語不好」?他認為問題在根本的機制未做翻轉的變革,法令上做太多限制,連小學都沒開放英語教學,大家現在慢慢有共識,學英文不要做為一個考科,「但為了這樣翻轉又做了多少改變」?
黃大夫也指出,教育部對中小學的英語推動已有著重在英語的聽跟說,他很感謝,但要做根本式的改變,從小學開始的英語評量方法要做變革,要著重實質的表現,而不是對英文知識的理解,要從聽、說的評量來導正教學的重點。「著重在聽跟說的測驗,老師也會重視這樣的教學」,教育單位應好好思考,用別的評量方式來取代。
除了政策鬆綁,法令做翻轉式的變革外,同時他也建議政府不要忽略民間的力量,應結合民間的力量去推英語的學習。
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及創意產業博士班講座教授陳超明則表示,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,是政策作為也是價值取向。
他說,過去10年他在政大外語學院擔任院長時,就一直在推動台灣的國家外語政策,不曉得參加過多少的行政院跨部會會議,從2002年的行政院游錫堃院長談到馬英九總統那時推動的英語政策,「所有的總統沒有人說國際化不重要,但是各位看一下,我每次開會在批評,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多少單位專責的國際化或英語化的推動單位跟預算?沒有」!
陳超明表示,國際化、英語化這當然是教育部的事情,但只有在國發會的社會發展處的國際科有23個人,一年預算不到一、二百萬,這怎麼叫國際化,地方政府做的事比中央政府還多。
陳超明:國際化是台灣安全保障
「到底英語是不是一個教育議題」?陳超明說,過去把英語當作教育議題,造成很大的失敗,國際在研究language policy(語言政策)大部分把它當成國安議題,或經濟議題,或全球化的手段、工具來做」,台灣的國際化絕對是保障台灣最重要的依據,而不是國防,也不是其他議題。
「世界上有67個國家,27個地方把英語當成官方語言,但不影響本土語言的發展,包括馬來西亞、印度甚至土耳其」,他說,非常保守的土耳其在2002年推動《高等教育法》,推動英語成為授課語言,馬來西亞本來馬來文是獨立時的官方語言,但10年前把英語成為官方語言。
陳超明說,戴謙提到的法規鬆綁,包括幼稚(兒)園要不要開放雙語,他在行政院開會都建議過,「那個研究案是我10年前做的,我的結論是建議開放」,但教育部把案子擱置,因為法規的關係。公家機關常用法規限制發展,但法規是配合施政,而非施政配合法規。
「英語成為官方語言大概有2個問題」,他表示,一是國家主體性的問題,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一些英、美或法國殖民地,到底要使用自己的語言還是外語,包括過去台灣也是把「國語教育推動委員會」,把中文化當教育政策,但是我們如果要推英語化,「最近20年來說應該是經濟性的工具,而不是國家主體定位的工具」。
陳超明說,若要談英語成為官方語言,應是經濟和全球化的議題,而不是國家主體性的議題。他也認同戴謙講的推廣英語應該是「前瞻建設」,無形的軟體比硬體重要,「不是鐵路也不是那些建築物,沒有人那些東西都是死的,沒辦法運作」,如果前瞻都是國際標,錢都被外國人賺走了,我們引進入才,或自己能不能走出去,才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。他也建議相關政策應做好20年的路徑規劃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發表意見者,請留稱呼。用匿名不留稱呼者,一律自動刪除。